浏览数量:325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7-09 来源:本站
7月5日下午,晓院附小教育集团的思政老师们参加了栖霞区中小学思政教师第五场理论研修。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顾润生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核心素养是解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钥匙》的讲座。讲座伊始,顾教授讲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根主线(红线),统领着学科课程知识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难度的确定、课程容量的安排以及课程的实施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确立,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取向,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看到这五个核心素养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培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在教学某一环节只培养某一种素养。
一下午的学习,学员们获得了十足的精神食粮,感悟颇深。
鲁照斌
2022年7月3日-5日参加了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思政教师暑期培训活动,收获颇丰。这是一场专家云聚的盛会,也是立足思政教育,从政策、理论、教学实践、评价等各个方面做全面剖析与引领的培训,非常感谢区教育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分享。
三天培训,最大收获有三:
第一,清晰了道德与法治的育人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虽然处于启蒙阶段,但是,我们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初步分析与判断能力、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力。
第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横向的学期教学目标与内容与纵向的思政一体化教育的关系;道德认知水平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关系;教、学、评一体化的关系。
第三,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任课教师的能力要求。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自身要具备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有灵动有效的育人艺术,有包容豁达的教育情怀。
张娅
本人有幸在今年暑假参加了栖霞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会,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其中,论文的写作专题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专家从5个方面对研究的具体流程进行了介绍:我要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我的研究有什么创新?我要如何解释和表达我要研究的问题与得出的结论?在这5点当中,研究什么问题是我们在写论文前务必要慎重选择的。不能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专家特别强调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涵和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而确定论文的体系结构。要判断清楚这些问题中哪些已经被别人研究过了,而哪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探讨性,是否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研究问题的角度要新,切口要小。要有深度,要有启发性,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王馨
这几天不同主题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顾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核心素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高老师的讲座,我对教研论文的写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高老师指出,教研论文是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因此写作质量的好坏与教研论文的质量高低直接相关。一篇好的教研论文,一般要做到论题简明、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同时,优质教研论文要具备以下八个特征:第一,具有一个或多个研究结果;第二,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第三,论文构思新颖;第四,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第五,有具体的实例支撑自己的观点;第六,准确运用学科术语;第七,要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践操作步骤;第八,研究结果要具有普遍意义,要具有推广价值。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教研论文的写作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
张楚惠
通过这次思政课培训,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冯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一是政治要强,二是情怀要深,三是思维要新,四是视野要广,五是自律要严,六是人格要正。今天下午顾教授关于“核心素养”的讲述更是让我对思政课有了新的思考与感悟。
“六要”提醒我们作为⼀名思政课教师,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自身的教学素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切学生,为了学生⼀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法提⾼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的我们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创新,成为创新型教师,用自身树立榜样!
三天的学习与讲座让我们对思政课有了新的认识,收获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把学习所得牢记心中,落实课堂,彰显在行动上,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文字:第六学习小组(鲁照斌、张楚惠、张娅、王馨)
摄影:王馨
审核:肖圆圆、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