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3
banner1
banner2

【晓院附小】 【生活·实践教育】 行知读书沙龙成员在线学习“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

浏览数量:60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2-15      来源:本站

20201212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元知智慧教育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鲁照斌校长“生活·实践教育的校本研究与实践”主题分享我校行知读书沙龙全体成员在发展规划处陈瑶主任的组织下,开展了在线大学习。

12.12新闻报道_html_m473aa6b9.jpg

鲁照斌校长现场进行汇报分享

鲁校长从学校简介、困境与机遇、发展思路、主张与举措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是结合陶行知先生给晓庄小学起草的办学宗旨,强调了学校应“顺应儿童个性”,施行“适当的教育”。随后鲁照斌校长简析了营造教育新生态所面临的困境和困境中隐含的机遇,并用结构图的方式呈现了如何实现教育八个壁垒间的融通。基于对教育新生态的校本思考,鲁照斌校长提出了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的主张与措施,即“过有道德的生活”、“提供适切的课程”、“做生长的教育”,最终让教育通过生活与实践为学生创造美好的人生。

12.12新闻报道_html_380cdd8a.jpg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行知读书沙龙的全体青年教师全程参与了当天的线上活动。聆听完鲁照斌校长的汇报后,都感触颇深、收获颇多,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学习心得的交流分享。

12.12新闻报道_html_17c34598.jpg

鲁校高屋建瓴的演讲,使得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目的就是以人的成长为目的的。我们要培养有道德的孩子,通过各样的活动来增加孩子内在的尊严感和价值感,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我们要培养有学习力的孩子,一个孩子的成绩优秀不优秀,关键看他是否有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培养有领导力的孩子,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学部的管理、学校的管理,我们都成立各样的组织,让学生轮流管理,培育他们的自治能力,也就是领导力。我们自己也该是有学习力的老师,以此自勉!

——陈瑶


听完鲁校论坛的介绍,更加深刻的感觉到生活实践和教育教学的密切关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相融合的课程,如何在实际语文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有效应用这一思想,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留给我们语文老师很多思考。 

——李雯


今天聆听了鲁校长关于教育新生态的宣讲,深感当前教育的大势和历史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如何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更具创新能力?那必须坚守“生活•实践教育”。我们要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坚持以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做生长的教育,教学生学,不断研教。求实创新,知行合一!

——蔡晶


给孩子提供保证生长和充分的生活条件。教育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生活,即孩子的生长,教育的过程是完全的生活过程。学生实践生活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内化过程,受教育者主体活在当下,珍视当下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终确立、践行“真、善、美”的生活观,追求实现社会个体、群体、家庭、民族、国家以及人类终极幸福生活的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以促进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以“育人”作为核心内涵的生活。 

——张娅


聆听了鲁校长的报告分享,我收获颇丰。我想,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方面,我应关注到“五育并举,德育先行”。我应先从学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起,随着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而后,我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等特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把爱心送进福利院”“手拉手互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关爱他人和助人的快乐。把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立班之本,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构建有时代特点和班级特色的德育系统工程,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李妙然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活动,晓院附小的青年教师对“生活·实践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校所推行项目背后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多了这份理解与认同,附小的青年教师会努力将“生活·实践教育”与自己的教学生活相联系,书写更加绚丽的教育篇章。

撰稿:徐鹏阳)




地址:南京市和燕路451号 电话:025-85314295 苏ICP备16010289号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