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 作者:吕盼盼 发布时间: 2020-03-11 来源:本站
亲爱的小陶子们:
你们好!
屈指一算,老师已经有54天没有见到你们天真烂漫的小脸了。在这个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里,首先要托春风捎去的是老师对你们的想念!
明天就是3月12日啦,这可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一个播种希望,以待来日收获成长的日子!它就是——植树节。那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慢慢道来。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在路旁植树的做法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在陕西首创的。韦孝宽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北史》列传中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百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你们看,古人的诗句里也记载着植树活动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种柳三咏》中写到——“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他还在《东坡种花二首》中写到——“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小朋友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古人的植树活动,不妨自己动动小手指去查一查呢。
那么后来植树活动在我国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最终有了一个专属的日子呢?且听老师继续道来。
在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于是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10年后,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
看到这里,小朋友们可能有疑问了,为啥要植树呢?种植树木有什么益处呢?看完下面的小短片,你脑海里的小问号就要变成“我也要植树!”中的感叹号啦!
看完了这个小视频,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搓着小手,撸起袖子,准备播种希望的种子了呢?可是我们的居家小卫士们都是听话的小朋友,肯定都安心地在家里与“新冠病毒”做斗争呢!那怎么办呢,这么有意义的节日小朋友们肯定是想参与其中的呢!不要着急,我们贴心的杨老师早已为大家准备了居家参加植树节的小妙招,欢迎小朋友们复制下方链接进行查看并学习!
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传递希望。老师相信我们的小陶子们会和亲手播种下去的种子一起茁壮成长,长成伟大祖国的栋梁!
面对多出来的宝贵的寒假时间,我们可不能轻易地浪费了。这段时间,我们居家生活,除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状态外,还需要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学习之心。我们要谨记老校长陶行知爷爷的教诲:坚守晓庄文化,传承行知精神,以“陶”树人,做“真”教育,培育“真善美”的现代公民。
目前为止,学校老师共写37封信,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在这最后抗疫的关键时间,老师们将与你们时刻在一起,一起战“疫”,一起学习。
老师希望每天都能收到你身体运动和学习向上的状态,祝大家居家学习乐,身体棒棒哒,期待我们开学后的美好遇见。
爱你们的大朋友:王馨
作者简介:
王馨,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振强 审稿:顾新佳
2020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