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6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7-05 来源:本站
2022年7月4日上午8点30,晓院附小教育集团全体思政课教师齐聚晓庄小学合班教室,参加栖霞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理论研修培训的第三场活动。
本场学习活动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志平老师做专题讲授。
朱老师聚焦于考试命题改革:理念与技术,由浅入深的通过几个方面介绍试卷命题的重要性以及所要考量的因素。首先介绍影响试卷、试题质量的主要因素,接着引导大家去思考提升命题水平与质量;然后考虑试题制定的测量目标是否适合被考察人群;最后考虑试题立意、情境、任务和答案。朱志平老师还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了情境类试题所存在的问题:一是考察目标不够清晰;二是联系社会生活的事例多,关注学生生活和成长发展的情境少;三是材料不够清晰,阅读量偏大。
汤姆
这一次培训会,我终于茅塞顿开,知道命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根据,要遵循“导向性、基础性、适度开放性”的原则,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测试内容,以紧扣教材、紧扣基础、紧扣日常教学为基本命题底线,突出重点,加强应用,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朱教授从“命题理论、原则、基本要求、基本方法、一般程序、试题编制、控制试题难易度的技巧”等方面对怎样命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案例的形式指导大家如何命题。他指出:单独应用“布卢姆目标分类”进行教学评价不科学,单独用“solo分类方法”进行教学检测也不合理,必须把“布卢姆目标分类”结合“solo 分类方法”,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既不影响目前我们习惯的测量与评价方式,又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主观性、开放性问题的进行有效的质性评分,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性意识。“布卢姆目标分类”用于教学测量与评价,有助于教师获得学生在各个学习水平和思维的类型,但不能清晰地获得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solo 分类法”应用教学测量与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
杨雪莉
试题命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命题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命题时首先要立意正确,考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试题的主旨和灵魂。我们要贯彻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设置考查目标。其次我们要创设丰富多样的、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试题情境。选取并设计恰当而富有内涵的情境材料是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试卷、试题的难度也是教师在命题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预估是把握试卷难度的一个有效方式,作为一线教师平时要提升自己的测评素养,提高预估的准确程度。命题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不断锤炼,提升命题水平,达到教学评一致。
张燕
通过培训我对考试命题改革的理念和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当今社会,各国、国际组织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一、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目标变化的标志。2016年,我国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二、能力内涵在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体素养和社会素养,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预判能力、行动能力和反思能力。这些胜任力的培养需要重视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科、跨学科、认识论和过程性等四个维度的知识,认知和元认知、社会与情感、情境和行动等三个维度的技能,个体、社区、社会和全球等四个维度的态度和价值观。知道这些,对于以后考试命题有了新思路,会注意题型的稳定与创新。
肖圆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考试,既然作为一种评价的手段且不可取缔,那一张小小的试卷,究竟如何发挥好服务教学,指导方向,促进反思的作用?今天,在朱教授的讲座上,我对考试命题有了新的思考。
命题要体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将“考”与“教”统一起来。比如,新课标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整合,既然教材是以主题进行组合,那么同主题下的数篇文章就难免会有比较。“比较是思维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去看,命题也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命题还要体现“学以致用”的意识,实现迁移与运用。各年段的要求并不相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深浅之分,但应遵循的原则并不会变。比如,语文学科要重视积累,那么命题是名句、名篇的积累是不可少的,低段可以以记忆为主,中高段命题的话,则可以把积累与运用相结合,让“死”的材料一下子变为“活”的语言,让学生不自觉地将运用的意识迁移到语言表达之中去,从而反向指向教学,让老师的教学更真实、更扎实。
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想我自己在考试命题上的理念应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不断吸收新思路、新观念,更新内容,采用新方法,以新的内涵和形态给学生以启迪。
赛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课程,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一线思政教师,应自觉将铸魂育人使命落实在三尺讲台和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引领学生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学校要坚持新时代好教师标准,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用立德的使命、报国的志向、育人的情怀、爱生的举措,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张雪
今天有幸聆听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志平院长关于《考试命题改革:理念与技术》的讲座。在培训伊始,朱院长一句“很多好的试题组合在一起不一定是一张好的试卷。”让我打开了新思路。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忙忙碌碌一学期,遇到期末考试可能比学生还紧张。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也深感教学评的一致性没有在课堂上真正落地。我们在设计一节课,一个教学环节时总会更多的关注教与学的关系,但是否蕴含了一定的评估性呢?在追求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中再能想远一点,想深一点,把教学评真正融入课堂,我想才会让教学真正发生。
评估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双减”之后,一二年级无纸化评估应运而生。我有幸参与了栖霞区一年级语文无纸化的命题。在经过第一学期大家从无到有,迷茫中前行到第二学期命题细目表的产生,我想命题评估正走向引导学生科学地表达,亲身地实践。朱院长在今天的培训中也提出了“命题多维细目表”的重要性。我想,小学阶段命题评估的目的不应是鉴定和纸面分数,而是供老师反思教学,供学生反思学习。
撰稿:第三学习小组(赛骏、汤姆、张雪、张燕、肖圆圆、杨雪莉)
摄影:肖圆圆
制作:郑楚楚
审核:肖圆圆、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