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5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7-05 来源:本站
7月3日下午,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陶永华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与思政教师专业成长》,陶教授从新时代思政建设背景、新时代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新时代思政教师如何做好自身专业成长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陶教授首先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视野下看思政教学”开始谈起,紧接着谈到了“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当下思政教学”,陶教授明确指出“育人必先强师”。此外,陶教授还系统分析了如何从“抓住教育的根本问题来思考当下思政教学”,陶教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最后陶教授从“紧扣人才培养的目标思考当下思政教学”这一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学的核心素养。
在讲座中,他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在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中,学员们找到了日后思政教学的方向,热情高涨,受益匪浅!
陈庆钰: 疫情期间,不少外国友人感慨:“中国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方舱医院建造速度简直神奇!”这样的神奇在中国还有很多,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到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无数神奇造就的“中国之治”的核心秘钥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在新冠疫情面前,制度优势筑起的“坚强堡垒”,汇聚最强战斗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处置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必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让制度释放出“威力”。长路漫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中国之治”的盛世局面,还将继续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带领人民乘风破浪,远航世界历史洪流。
徒成凤: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合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目标,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个总体框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在这种要求下,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要做“三好老师”,即要能上好课,命好题,写好文。要以核心素养统领课堂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指导试题命制,以核心素养指导教研活动开展,要不断丰富人文底蕴,做价值引领的“人师”。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师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教学育人的核心思想,追随时代的脚步,做更好的“人师”。
刘爽:要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状态,理直气壮讲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课讲得好,体现出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而且还要求思政课教师人做得好,具有人格的魅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六大强国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强国建设,核心是建设保质量教育体系。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所以我们应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统一的,但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和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的又是更加年轻的学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改变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找到自己既遵循教学规律、又具有个性色彩的教学方式。
刘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具体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争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的“三者”好老师。
怎样做好教师,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所想。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好老师应该有着开阔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等等。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终生为之追求的奋斗目标,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做一名好教师的崇高目标。
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朝着好老师的方向去努力,真正的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朱琳: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当代人的思想道德关键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保障。
黄娟:本人有幸在今年暑假参加了栖霞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会,其中,陶永华教授的《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与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让我取得了不少“真经”,体会颇深,感想也颇多。下面是几点我的个人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更新教育理念
要努力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艺术,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自主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向名师学习,关注自我,关注文献,关注收获,更新观念,注重教育教学行为。
二、认真钻研教材
思政课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同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要花心思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讲座中,陶教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教育实例,有助于我们熟悉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编写思路,便于我们更完整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不懈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业务能力,吸收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有重头做起的准备,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把握新教材,从而进行有效、合理、创造性的展示新教材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各个老师共同研究,精心设计,才能把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
简短的一个讲座,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大家的的心田,满足了大家亟于成长、渴望进步的迫切需求。
撰稿:第二学习小组(刘爽、黄娟、朱琳、徒成凤、陈庆钰、刘欢)
摄影:朱琳
制作:郑楚楚
审核:肖圆圆、徐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