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7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6-21 来源:本站
2024年6月20日下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研究员程贺南教授受邀到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作主题为《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家校共育专题报告。南京晓庄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周红教授、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校长以及栖霞区西片共同体学校校长,南京市中小学部分名校长,学校全体家委会成员、学校校级领导、教师等共12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活动由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唐小俊博士主持。
首先,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唐小俊博士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对不远万里受邀前来作专题报告的程贺南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全体家委会成员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致谢。同时也表示将借助“博士伴成长”平台,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资源,为附小家长和孩子做好教育引领。
随后,南京晓庄学院国际交流处周红处长介绍了程教授此次访问的缘由,并对程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活动做了详细的介绍。
接着,程贺南教授作《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以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为例》的专题报告。程教授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介绍哥伦比亚大学及其与中国教育的历史渊源;二是重点阐述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内涵特质;三是讨论如何汲取东西方教育之精华以提升教育实践。程教授整个报告过程中,引经据典,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育人才的方式。同时,也着重从课程设计方面,谈了哥伦比亚大学培育学生素养的具体实践路径。通过程教授的报告,我们可以感受到,哥伦比亚大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灵活的课程和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并指出在未来孩子的学习中需要重视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好奇心与求知欲、Independ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 独立和批判性思维、Problem Solving and Perseverance 解决问题与毅力、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沟通与合作、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等的培养。
随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校长作嘉宾点评。张校长从学生视角、家长视角、校长视角等多种视角进行对高等教育、中学教学、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能借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下多元的社会进行培养未来社会的人。
最后,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校长唐小俊博士总结。唐校长再次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程教授到陶行知创办的附小进行指导。也希望借助此次讲座让更多的家长、学生、教师有所收获、在家校共育的教育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程教授的报告结束后,家长纷纷表示,深有收获,以下是家长们结合程教授此次报告会,所做的笔记摘录:
第一,人才完全可以是复合的,多元的,“工程师也可以是艺术家”,“高校博导也可以是国家队运动员”,因此对孩子的培养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课内学习是当下国内教育环境中必须重视的一环,但孩子的课外素质发展同样重要,作为父母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课业成绩上,还要多鼓励孩子去培养多元的核心能力。
第二,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就是“知之不若行之”。家长如果能够帮助和引导孩子把校园学习与家庭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用生活去验证知识,用知识去丰富生活,这样既可以有效巩固知识,又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
第三,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未来会有更多不确定性,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欲望时,要多些耐心,少些聒噪,多些鼓励,少些替代,让孩子有更多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引导孩子挖掘内驱力。
程贺南教授,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和首席研究员,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及中美教育培训和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和比较教育、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全人教育、中美教育交流史、教育公平等教育问题。研究成果曾被《时代》周刊、《赫芬顿邮报》、《参考消息》等国际和国内知名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