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16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6-10 来源:本站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攻破,屈原大夫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划着船丢进江里喂鱼,希望保全屈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就以“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来纪念屈原这位爱国主义诗人。
那你“啊晓得”南京人的端午还有哪些讲究呀?我们就从吃、穿、玩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韶韶”南京人的端午习俗。
一、 吃
众所周知
勤劳勇敢的南京人民对吃的热爱源远流长,
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品尝美食的机会的……
吃粽子
五月五,过端午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的饮食习俗中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粽子
晋人周处在南京写的《风土记》一书中说粽子:“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此时的粽子是以黍米裹成,到唐时已用白米包粽子了。“剥出凝成细纤膏。”因形制不同,有角粽、锥粽、茭锥、筒锥、秤锤粽、百索粽、九子粽。
吃“五红”
南京人“以毒攻毒”的重点在于“吃五红”。农历五月易生害虫,以蛇、蜘蛛、蝎子、蜈蚣和壁虎5种虫子为代表,俗称“五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可以驱除“五毒”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了。
五红即“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雄黄酒”。除了传说因素外,这五种食品也正是夏季时令佳肴,与南京人“不时不食”的习俗不谋而合。因此数百年来,端午吃五红早已成为南京人不可缺少的节日风俗。
二、穿戴
挂五色丝络
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所以用五色丝挽成的丝绦又叫“长命缕”,大人还会给小孩子挂上五色丝络,络中。
用雄黄酒在额头画王字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戴虎头帽穿虎头鞋
按民间的说法,给小孩子们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那是以虎威镇邪。
三、活动
挂菖蒲、艾叶
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高悬门楣,用以“禳灾”。
挂钟馗图及方士刻印的五毒形图
挂钟馗图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形图,用来“驱鬼避邪”。
斗草
两人持草相对,比试草或茎柄的韧性。比赛双方各自选择茎柄粗壮的草,然后每人两手各持叶柄的一端、使双方手中的茎柄两两勾住,用力一拉,谁的叶柄被拉断,谁就输了。
划龙舟或赛龙舟
虽然有传说称划龙舟或者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但是在很多南京人心目中龙舟竞渡的真正目的是“送瘟神”。据说,清末光绪30年端午,龙舟赛在夫子庙举行,人们蜂拥到文德桥上看热闹。不幸的是文德桥的木栏杆突然断裂,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因此“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句歇后语就一直流传至今。
全家团员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孝顺的南京人怎么可能放过这次孝敬父母的机会呢!
怕母亲做饭劳累,
就带她到最常去的餐馆享受美味;
怕父亲孤单没人陪,
那就常回家陪他坐坐唠唠家常;
……
家长里短怎能说尽?
一壶酒,一桌菜,一家人。
慢慢聊……
祝福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