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46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6-29 来源:本站
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当知道和理解得越清楚,行动和实践越扎实,进而认识和理解也就会更加清楚。为了提升我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暑假尚未正式开始,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就提前谋划,并于6月28日成功开展首场暑期教师活动。
本次培训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陈瑶主任主持,全校教师参与了培训。
上午,南师大文学院梁丹丹教授和她的团队为晓院附小的老师们带来了《特需儿童的语言特点与提升路径》主题讲座。
梁教授首先站在语言角度将特需儿童分为三类:感知觉障碍,智力障碍和神经发育障碍。梁教授重点介绍了读写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帮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读写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念。梁教授借助具体的案例解释了何为一体“读写”,并将读写与口语进行了区分,指出读写比口语更加困难。梁教授强调了要理解特需儿童,尊重他们,不要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随后,梁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方面的研究。梁教授介绍了自闭症障碍的语言特点,并指出语言障碍与语言天才可能并存,进而希望老师们能理解孩子日常一些的表现,多一份包容。
紧接着,吴园老师就本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吴老师结合特需儿童的案例,与老师们分享了几位特需儿童接受训练前后的进步。之后,毕晓彤老师就建立个性化语言发展方案进行了汇报分享,指出了建立个性化语言发展方案的必要性。姚聿家老师、王璐老师和任子琪老师也结合自己研究的主题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分享。
最后,房爱斌校长对上午半天的培训活动进行了总结。房校长指出了教育的复杂性,而教师不仅仅要有爱心、耐心,更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房校长还指出了教育评价单一性的问题,强调了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鲁照斌校长就建立特需儿童项目的意义与老师们进行了阐述,希望附小的特需儿童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关爱、帮助。
下午两点,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院长,《生活教育》杂志主编张济州教授准时带来了题为《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及课题申报指导》的讲座。
张教授从论文语言讲到教育理念,提出老师要把做科研作为自我爱好,写的论文要生成理论,要有问题意识,并建议一线老师进行行动研究。
针对“应用性研究”,张教授给老师们做了详细讲解,让大家对这样一个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践问题的研究方式有了更多认识。
张教授提出,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路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同时,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断向教育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发展。
张教授的整场讲座既贴合了我们的教育生活,又充实了我们的教育理论,以一个个生动的、接地气的例子,深入浅出得向老师们讲解了“教科研”。
讲座的最后,房校长表达了对张教授带来如此精彩讲座的感谢,并嘱咐老师们把今日所学用于他日实践。
一天的学习,既让老师们走进了特需儿童细腻的世界,又引领老师们从更高角度看教育,帮老师们在学期的最后进行了提炼总结。为教师“加餐增能”的暑期培训还未结束,让我们继续期待享受未完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