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3
banner1
banner2

用信心去感化——南京晓院附小教育集团三八红旗手李妙然

浏览数量:121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9-14      来源:本站

2010年她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同时也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班主任,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成长是她工作的重点。所以,她以自己的真心、爱心与责任心为本,开展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每个孩子在班级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使她们班逐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昂扬向上的集体。她的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爱岗敬业,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她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教学上,她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她不仅教孩子们学习课本的知识,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

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她注意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她处处为学校大局着想,从不因为个人事情耽误学校的正常工作。2015年5月,还在休产假的她,在得知当时学校语文教师紧缺的情况后,主动申请回校任教,解决了学校当时的燃眉之急。为了能更专注地投入教学工作,孩子才六个月的时候,她就将孩子交给了自己的母亲照顾,有时候忙起来,一两天,甚至好几天才与孩子见上一面。

前不久,她因病请假休息,在得知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之后,她便放弃了休养,主动回到班级,继续担任二(4)中队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家长和学生们为之感动,班级家长为了表达对她的认可与感谢,赠送了“爱生如子,德才兼顾”的锦旗,这也让她深受鼓舞。带着这份责任心,她与家长、学生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

在工作的几年里,她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欣然承担了好几项教育教学比赛及上公开课的任务。在校领导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她通过刻苦钻研,也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综合素养水平较高。

工作中,她就是这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深信只要踏实肯干,定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她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她对学习从不放松,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着自身教学能力、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在心理经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优秀教师事迹、影响学生。她坚持和学生一起扫地;和学生坐在一起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见地上的垃圾,她主动捡起来;每逢学生过生日,她都会送上一张贺卡、一份小礼物……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修养着学生的品行。

她认为“治学先治人,凡事德为先”。每学期一开学,她一定要抽时间与部分学生谈心,做好工作笔记,建好问题学生档案,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的闪光点,以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她坚持友好、平等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她能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允许其在改正错误中有所反复。并且,她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消除厌学心理。还经常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正确地认识自她,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期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迎头赶上前进的步伐。

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通理先通心,对学生动之以情,开展以情感人,以感动为先导教育,把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而被接受,思想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三、德高为范,德育育人

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为人师表尤显重要。在生活中、工作中,她时刻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不断进取。

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她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其应得的关注。她的公正、公平、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学生的钦佩、喜爱、尊重与亲近。在每一次的学生评议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

许多在他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在她的面前变得阳光、积极、向上。至今,她所教过的学生,其中不乏那些“问题学生”,经常与她保持联系,致问候及求助,她感受到了她是他们的贴心朋友。每当此时,她心中就有一种叫“幸福”的情感在涌动。

在她从教的这几年年,她先后参加了多次南京市教育案例或叙事的评比,并获得第一、二、三等奖项多次。其中,《“孤独”的温暖》一文,荣获2016年度南京市班主任教育故事征文评比一等奖。2018年度,她参加栖霞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荣获一等奖。

四、关爱学生,和谐共处

她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平时,她积极地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几年来,她以她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许多学生利用写日记的机会向她透露内心的烦闷与惆怅。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老师之间的磨擦都愿意与她交谈。这让她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交心”的职业,“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她愿意将自己的一腔真诚扑洒到了班主任工作上来。

前一段时间,她发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十分调皮捣蛋。于是她针对这一情况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经调查,她了解到这些淘气的学生多数是因父母离异,孩子寄居在爷爷、奶奶家里,受到老人的宠惯;又或是父母做买卖,无暇顾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其养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涣散、不求上进的习惯。

其中,有一个男孩因父母离异从小由奶奶照顾,娇惯成性,经常在课间与同学产生矛盾,就连班干部也不大敢管他,连许多淘气的学生都对他有惧怕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她抓住这个“可乘之机”,首先找了这个男孩,一开始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亲切地与之交谈,表扬了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时,她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协助班干部管好那些较淘气的同学。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并对她说:“老师,你这样看得起她,她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随便打闹,而且经常监督本班的男同学,遇到同学之间发生口角,他就马上加以制止。从此,班上逐渐杜绝了打架骂人的现象。

她始终坚信,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了每一个人成长的不同经历,了解了他们的过去,了解了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无论是成绩方面还是课外活动方面,她都很荣幸地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称赞。带着这份信念与坚守,她愿在自己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托起明天初升的太阳!


地址:南京市和燕路451号 电话:025-85314295 苏ICP备16010289号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