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3
banner1
banner2

【晓院附小】【新生入学篇:小陶娃•迎开学2】多种方式构建与老师的沟通桥梁

浏览数量:28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0-08-27      来源:本站


    专栏介绍:顾新佳,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宣德处主任,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栖霞区学科教学带头人,栖霞区师德先进个人,栖霞区家校共育公益项目“行知亲子学堂”创办人,讲师。顾老师将以主编出版的《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一书为素材,从幼小衔接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和要求、师生关系的变化、知识准备和自理能力等方面,为家长朋友们提前做一些了解和准备


家有宝贝一年级


忙碌了一天的顾老师刚准备下班,电话响了,是姐姐打来的,接通后,姐姐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弟,姐姐有个问题要请教你啊!”听到这,顾老师笑了一下,他知道准是外甥学习上又遇到什么难题了。因为有自己这个当老师的弟弟,姐姐每每遇到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自己,一准把自己当成教育专家了。

由于外甥今年升入一年级了,姐姐感觉老师的脾气秉性、教学风格、教学要求等等都跟幼儿园的老师不一样,有几次,他就接到班主任发来的信息,说外甥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要求父母加强教育,可是之前老师反映都很好,到了一年级怎么就表现不好了呢!想跟老师沟通一下这个事情,又觉得跟老师不熟悉,不知道怎么跟老师沟通。


教师分析课


顾老师姐姐的情况是很多父母的困扰,家长刚刚进入小学班集体,觉得对老师不熟悉,不了解老师的脾气秉性和办事风格,觉得冒然打电话沟通,可能会不好。所以,常常有话不能说,有话不好说,因此,许多家长就很少跟老师沟通。其实,做好家校沟通,对刚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必要。因此,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孩子在校交由老师教导,具体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放学回家时需要家长做些什么跟踪指导,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取得沟通,这样可以有效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有助于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孩子在学校的习惯与其在家的习惯是相通的,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可以有效地协助老师一起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有助于掌握孩子的身心发育状况。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之外,孩子的身体发育怎么样?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是否很愉快?会不会遇到交往的障碍?这些问题只有保持和老师的及时沟通才能掌握,保障孩子的身心发育健康。

父母与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两者之间的目的是一致的。只要正确沟通,父母的心态就会趋向冷静、理智,父母可以真诚地把孩子遇到的问题以协作者的态度告知老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互动论坛


为了跟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一些方式。

1.当面交谈

作为父母,在自己时间允许时,和老师约好时间,当面沟通,这样最好。面谈时,不光可以沟通孩子即时出现的小问题,也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自己的家教思路、教育观念以及孩子的个性、特点等,这样便于老师全方位了解孩子,也了解您自己。大家敞开心扉,彼此熟悉,达成互信,很多问题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育孩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当然,考虑到面谈的时间成本,建议一个学期和老师约见两到三次即可,每次时间一个小时左右。

2.电话沟通

现在通信这么发达,打电话最方便,也最经济了,不管是孩子学习问题还是孩子纪律问题,或者是孩子的心理问题等等,打个电话和老师沟通清楚,互相交流,求取共识。

打电话虽然很方便,我们也不建议父母大事小情拿起电话就打,建议打电话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节点,比如发现孩子刚学习一个新的单元,知识点有些模糊,可以电话请教,又或者一个单元检测下来,发现孩子某些方面知识有欠缺,可以致电沟通。根据孩子学习的节奏和时间间隔,有针对性地和老师沟通孩子学习问题,这样最好,可以保证孩子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够跟踪上孩子的学习节奏,及时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

3.网络联系

除了面谈、电话沟通,也可以发个信息,邮件,甚至是在QQ、微信聊上几句,虽然听不到声音,但是可以将一些小问题,随时反馈给老师,比如,顾老师班上的典典妈,因为孩子刚上一年级的缘故,所以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每隔一个星期左右,总会给顾老师发信息问问孩子的学习状态。而且每次联系的问题基本都不一样,比如开学没多久,典典妈给顾老师发的信息是这样的:“顾老师您好,我是典典妈,最近一段时间典典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有几个音老是读不准,请问在家我该如何指导孩子啊?”每次收到这样具体细致的信息时,顾老师都会耐心指导。

作为父母,能够随时、有心地将孩子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孩子学习的最好的关注。

(整理:周欣,一年级组)




 


 


 

   本栏目长期征稿

各位爸妈,如果您有好的家庭教育经验或小妙招,欢迎给我们来稿,投稿邮箱为:330310406@qq.com。投稿时,请注明孩子的学校、班级、姓名。并发送2-3张孩子和父母的照片。来稿一经采用,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地址:南京市和燕路451号 电话:025-85314295 苏ICP备16010289号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