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3
banner1
banner2

【晓院附小】 【生活·实践教育】晓院附小数学第一学段校本研修:以学习历程案为抓手,探寻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做”中学的研究

浏览数量:95     作者: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5-20      来源:本站

2021年5月19日上午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数学老师和来自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的数学老师相聚在媒体一室,开展了“以学习历程案为抓手,探寻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做”中学的研究”的专题教研活动。

IMG_0558.JPG

首先第一学段的数学教研组长戴雪莹老师介绍了本组校本主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次活动的内容。戴老师介绍到:杜威很早就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他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思想去做实验。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课标中还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运用学习历程案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不同的发展。

2021.5.19低段大组展示活动汇报_html_4d7547d6.jpg

接下来,是两节课例展示。第一节课由刘燕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刘老师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了学生对角的原生态认识。基于学情,刘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里抽出数学中的角。紧接着通过描角、指角、数图形中的角等活动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加深对角的认识;再通过做活动角及比角等活动探究角的特征,帮助孩子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角度有关,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角的概念。

第二节课是杜莹老师执教的《小数的认识》。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入手,教学小数的读写以及小数的各部分组成等知识。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所以教师抛出“你能从直线上找到0.3米吗?”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写一写等活动找到0.3米这个小数,理解0.3米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标出0.1米、0.4米,观察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初步理解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接着教师出示1分米,1元、整体“1”,让学生用小数表示涂色部分,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明确只要是十分之三就可以用0.3来表示,深刻理解零点几的意义。课的最后杜教师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找出数轴上的0.1、1.8、2.4。把整数、小数汇聚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整数、小数的不同以及整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梳理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做中学”在本质上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创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始终,而“做”是最好的载体之一,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本次教研专题活动即是第一学段数学教研组一个学期对于专题研究的梳理和汇报,同时也发现了研究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留下更多的思考,鞭策我们在今后的教研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们的教研水平。


文字:戴雪莹/摄影:戴雪莹/审稿人:杨美


地址:南京市和燕路451号 电话:025-85314295 苏ICP备16010289号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